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源导航

文献摘编
位置: 首页 > 资源导航 > 文献摘编 > 正文

2021年6月24日第17期(总第686期)

时间:2021-09-22   点击数:

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近日共同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意见》明确,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以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推行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各类企业可采用举办培训班、集训班等形式,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管理手段,按照“一班一方案”开展学徒培训。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培训评价规范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

《意见》指出,要完善经费补贴政策,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或就业补助资金列支。补贴标准由各市(地)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学徒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5000元以上,并可结合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定期调整。要健全企业保障机制,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确定,津贴由企业承担。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学徒奖学金、师带徒津贴(授课费、课时费),制定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认定优惠政策,畅通企业间流通渠道。

《意见》要求,相关部门要把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作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与企业的联系制度,加强考核评价,推动企业全面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广泛动员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职工积极参与学徒制培训,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覆盖面和提高学徒制培训的质量。

据悉,人社部与财政部2015-2017年分两批在22个省启动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参加试点企业158家,培养新型学徒制职工2万人。2018年起,人社、财政两部门在全国30个省市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2019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要求3年培训100万新型学徒。2019—2020年,企业和院校积极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全国共累计培养企业新型学徒超80万人。

摘自《中国教育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行走的思政课”开辟党史教育“新课堂”

近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温光辉历程 牢记初心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修基地开讲。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葛鑫的讲解下,现场同学参观了以“重温光辉历程 牢记初心使命”为主题的党史主题雕塑,从中感悟百年党史的思想伟力,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据了解,“重温光辉历程 牢记初心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修基地是学院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尝试。记者看到,该实践研修基地设立有开天辟地、伟大转折、改天换地、深刻变革、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等六个雕塑及版块内容,全面反映了从建党时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改天换地,改革开放时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惊天动地的光辉历程。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表示,组织学生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修基地,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能让学生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有更贴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学校还将与其他院校共享实践研修基地在内的思政教育资源,共同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全国高职院校“喜庆建党百年”

百城百校红歌接力活动在延安闭幕

近日,全国高职院校“喜庆建党百年”百名名师讲党史总结大会暨百城百校红歌接力活动闭幕式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80余所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

本次大会由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主办,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协办,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大会为期两天,先后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报告、成果分享、现场教学,分别就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红色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数字文旅催生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当今,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重要阶段。新技术促进了跨界融合持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向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渗透步伐加快,文化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催生众多新业态,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冠疫情更加快了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旅游、数字旅游新产品层出不穷,旅游者对智慧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力。这些变革对于我国现有80多万名导游来说是一场严峻考验,对于我国旅游院校而言则提出了导游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技术发展新要求、产业转型新需求和消费变化新追求的命题。

产教融合,确立人才培养新规格

对接产业发展和旅游消费需求变化,重新确立知识、能力复合跨界的文旅融合型、“互联网+”智慧型导游人才培养规格。一是要求知识结构迭代升级。从传统向导游技能迭代升级要求转变,知识结构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二是要求能力结构迭代升级。从传统的讲解和旅行服务单一技能向数字技术应用、旅游产品定制、新媒体营销、智慧服务、AI导游等复合能力转变,通过导游专业群平台建构复合知识体系,丰富专业基础知识,贯通移动互联网、智能化、新媒体等知识,提升学生知识素养。三是要求增强科创素养。通过多元合作方式构建教学新工厂,强化训练学生基础服务技能和跨界思维能力、智慧化服务能力、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和定制服务能力等复合、跨界能力,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

跨界融通,寻求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院通过联盟驱动、专业融通、产教融合路径培养跨界、复合型新导游人才。一是以无边界视角开展导游人才跨产业、跨专业培养,融通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使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贯通。二是通过联盟驱动深化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牵头成立全国首个由23所国内院校、36家头部企业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7家单位组成的全国性“开放式职教联盟”,共建人才孵化基地、产业学院、就业工作站,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双提升。三是以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理念创建校内实践教学新工厂,形成新旅游人才孵化基地,比如阿里巴巴在线旅游、麦扑智能化旅游等,并以此为载体,通过“赛教练一体化”、阶段性“项目派遣”、项目化课程、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学习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单一技能向复合跨界技能转变,促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要素间有机耦合。

课岗融贯,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为实现传统知识进阶型向文旅融合型、智慧型导游能力提升型转变的教学目标,打破固有的课程架构,构建与技术迭代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一是用专业群的思维重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转变为“通识课+基础课+平台课+模块课”,从文旅融合、教科融合思路设计课程,以课程为中心,使专业融通、文旅融合、技能交互,实现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同升级。二是用跨界融合的思维重塑知识结构。专业群平台课程突出通识化教学,专业群内各专业模块课程突出融合、跨界,专业核心课突出传统知识进阶型向文旅融合型、智慧型导游能力提升型转变。三是按书证融通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引入“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行策划”“旅游定制师”等证书标准,充分激发教与学的活力,为学生掌握多种技能提供有效选择。四是用产教科融合思维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按导游讲解、旅行定制和旅行策划、研学指导、智能导览等技能进行递进训练,学生选择获取上述相关证书及阿里巴巴等企业技能认证系列的相关证书,使学生专业能力从传统技能向新技术应用能力转型升级,实现“互联网+旅游”数字化技能的互补式提升。

通过改革实践,教与学的活力大大增强,学生岗位适应度、能力跨界通用度更加突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麦可思对我校2019届导游专业毕业生调查数据,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学生双证率为94.8%,毕业生岗位适应性上升到95%、通用能力达成度上升到94%。同时,更加深化了基于数字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不同阶段的纵向全过程与德智体美劳等要素横向的全领域纵横融汇,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使专业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的治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疆农职院: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实事

学党史,办实事。连日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群众的急事难事,让党史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连日来,新疆农职院干部前往定点帮扶村开展党史学习宣讲,慰问村里老党员,开展“共同劳动”等活动。截至目前,该院为两个帮扶村的“结亲户”捐款合计两万余元,捐款捐物合计折合7.5万元。同时,学院还帮助村民解决就医就学、发展生产等问题,惠及283户村民。

此外,新疆农职院投入110.5万元,推动两个定点帮扶村村级肉牛养殖、肉羊养殖的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户”、标准化阵地建设等5个项目建设;组织了2021年度春季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活动,目前已经完成18批次、3000余人培训,积极承担并顺利完成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1958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903名。

摘自《中国教育报》


基本信息: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版权所有

电话:0311-87625341 E-mail:tushuguan612@126.com 

地址:石家庄市藁城区天祥大街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