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由传媒艺术系王丽云剪纸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组宣部、图书馆、学生处共同举办的2025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园会在图书馆二楼平台圆满落幕。党委副书记马福恒,副院长赵伟,纪委书记赵惠娟,党委委员、组宣部部长范成宝出席活动。

游园会特邀众多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通过技艺演示、互动教学与沉浸式体验,带领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并亲手制作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作品。活动现场特设“王丽云剪纸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士英石影雕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展位,更有捏面人、绳结技艺、吹糖人、糖画、珠编、名字画、柳沟草编、微雕、葫芦烙画、钩编技艺、棉花糖、鲁班锁制作、绒花制作、掐丝珐琅、扎染、漆扇、金石传拓、武强年画、中药香囊制作、合香、百福米、金箔画制作、螺钿技艺、宋锦发夹制作、冰糖葫芦等三十项非遗体验同步开展,生动呈现传统工艺的多样风采。


来自传媒艺术系24级数字媒体技术4班的张奋乐同学说:“这次游园会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鲜活与魅力。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微雕、掐丝镶嵌,今天竟然能亲眼看到传承人老师现场演示,甚至手把手教我们创作。我尝试了扎染和糖画制作,从捆扎到染色,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的巧思与耐心。”24级电子商务5班的郭瑞鑫说:“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技艺,更让我体会到“守艺”背后的坚守与热爱,我们年轻一代也应当成为非遗传承的星星之火。”软件工程系辅导员赵卜丽老师全程参与,体验了多个非遗项目,她表示,“这场游园会是一次非遗教育与美育实践的深度融合。许多学生通过捏面人、草编等互动,自发探究起民俗背后的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


三届游园会的延续,不仅搭建了非遗保护的立体化平台,更见证了文化自信如何通过一双双年轻的手,生根发芽。在可触、可感、可学的亲身体验中,古老的智慧与审美被重新发现,为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开启创意灵感提供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