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书海畅谈

书海畅谈
位置: 首页 > 书海畅谈 > 正文

追梦人——再品《红楼梦》

作者:赵志远 时间:2025-04-07   点击数:

与信工诵读社学子约聚图书馆四楼“花样韶华”细品《红楼梦》,据言有慕名参加者,《红楼》魅力可见一斑。是日携嫏嬛山樵所著,成书于嘉庆年间之《补红楼梦》与同学们分享;实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首刊《红楼梦》后,《红楼》续书层出不穷,然皆难免画虎类犬,狗尾续貂,唯由《红楼梦》,此部“稗官野史”竟催生出蔚为大观之“红学”:红学绵延演进,初因乾嘉考据学影响,评点派之脂砚斋引作者家史与文本互证,进而在民族主义觉醒时期索隐派之蔡元培阐发反清复明之政治隐喻,再到胡适用实证之法确立曹雪芹之作者权。曹雪芹将其家族记忆升华为普世寓言,完美构建作品“自传性”与“虚构性”之平衡,其“真事隐去”之笔法实创中国小说叙事之别样传统;恍然惊觉,“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之曹公实在是援引其生命历程以成《红楼梦》。

黛玉教香菱作诗有言:“不以词害意”,此话却似曹公之创作宣言,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泪洒残稿,读者由字里行间似可窥作者生命之倒影,《红楼梦》遂成流动之记忆场域。现代人再读红楼,“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意境依然会刺痛人心,此跨越时空之情感共振,恰是经典最深邃之魔法。掩卷幽思,窗外梧叶飘摇,那些散落于《红楼》文本中之记忆碎片,似星星坠入人间,于不同读者的心海间激起团团涟漪;值大家以各自之方式打捞此星光,又何尝不是在修补属于此时代之精神穹顶?

大梦终须醒,可追梦人对时光之凝视与抗争,早已让这场梦比现实更真实,此或许即《红楼梦》留给后世最珍贵之馈赠:时光废墟之上永远站立着不肯低头的追梦人。传统与现代交织缠绕,曹公所留之文学遗产依旧持续生长,恰如西山脚下黄叶村中那株被考证为曹雪芹手植之古槐,年年萌发新枝。




 

基本信息: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版权所有

电话:0311-87625341 E-mail:tushuguan612@126.com 

地址:石家庄市藁城区天祥大街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