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社会实践|机电工程系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刘宁宁 时间:2025-08-24 点击数: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暑期,机电工程系“智造未来”小分队20余名师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民族记忆,探访雄安新区感受未来之城魅力,深入乡村家访传递教育温度,以“行走的课堂”开展新时代青年与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寻根之旅:追溯红色记忆,在抗战馆里上好“大思政课”
来到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机电工程系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各个展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将大家的思绪拉回1931年至1945年的艰苦斗争中。科技赋能的展陈方式让历史“活”了起来,师生在沉浸式参观中共同回望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峥嵘岁月,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以前觉得历史很遥远,但今天我看到的烈士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有血有肉的年轻人。”机电工程系学生王雨晨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我们的‘战场’虽不同,但守护家国的初心从未改变。”

探路之行:探访未来之城,在雄安新区感悟“创新力量”
机电工程系师生奔赴雄安新区,先后参观了“雄安印象”展馆、雄安规划展示中心和雄安科创中心,近距离了解这座“未来之城”的建设理念与发展蓝图。在“雄安印象”展馆,师生通过沉浸式数字影像、互动沙盘,直观感受雄安从“一张白图”到“未来之城”的历史跨越。走进雄安规划展示中心,师生们沿着“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点片区”的逻辑脉络,详细了解了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深入感受雄安新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智慧智能、人民至上”的建设理念。来到雄安科创中心,师生们实地考察了新区的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情况,感受到了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
雄安新区之行以“历史—规划—创新”的立体化观察视角,让师生深刻领悟到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意义,引导青年一代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青春价值。




暖心之举:情暖信工学子,家访架起“连心桥”
机电工程系2025年暑期大家访的温情篇章在保定市定州、满城、望都、徐水等地续写,小分队成员分组行动,走进学生家庭、倾听家长心声,将关怀与指导送到学生身边。
在家访过程中,机电工程系老师们与学生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并针对学生情况给予了“一对一”成长规划指导,鼓励学生们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学生家长握着老师的手激动道:“孩子上了大学后,第一次有老师专门到家里来,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放心!”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从历史硝烟到未来新城,从红色课堂到乡间热土,机电工程系师生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了多维度的精神洗礼。未来,机电工程系将继续组织师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