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首页 > 学院资讯 > 系部动态 > 正文

2025社会实践|管理系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王冰冰来源:管理系 发布日期:2025-08-16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走出课堂、踏入基层,近日,管理系“梦起之初”实践团走进灵寿县北寨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家中,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帮扶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将知识与服务送到基层一线,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

传承红色基因,关爱老人儿童。实践团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并围坐聆听老一辈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奋斗故事,从鲜活的口述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实践团为村里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学习与体育用品,通过捏橡皮泥、跳绳等游戏与他们亲密互动,并开设七彩暑期课堂,提供学业辅导和自护教育,用真诚陪伴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色彩。



管理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精神的双向传承。老党员的奋斗故事为青年学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赓续了红色血脉;对儿童的悉心守护,则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温情,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普及急救知识,筑牢安全防线。在关爱儿童成长的系列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针对夏季安全隐患,以宣讲形式为村里小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内容不仅涵盖防溺水,还包括常见危险场景的应对方法。实践团针对村口小河沟、无人池塘等溺水“危险地带”,强调“防溺水三不准”。告诉大家遇到他人落水要呼救找大人、借助竹竿等工具施救,切勿自行下水施救;遇到溺水、摔伤、烫伤等紧急情况要及时拨打120。此外,实践团还简单讲解了轻微擦伤要先用清水冲洗再涂碘伏,被蚊虫叮咬别乱抓等日常急救小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在多种意外中保护自己和及时求助。

实践团通过普及夏季急救知识,不仅让村里的小学生们掌握了应对溺水、擦伤等多种意外的实用技能,增强了自我保护与求助能力,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基层儿童需求的理解,更真切地体会到用知识服务他人的价值,实现了双向成长与收获。


深入政策宣讲,搭建语言桥梁。团队聚焦国家惠民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村民们系统讲解了反诈、普法、征兵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内容,确保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考虑到村里部分老人存在普通话沟通障碍,志愿者们还化身语言老师,耐心开展普通话推广教学,通过情景对话、视频鉴赏等方式,帮助村民提升语言交流能力,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这一系列活动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对国家发展有了更真切地获得感和认同感。同时,搭建起一座连接乡村与外界的语言桥梁,不仅便利了村民的日常沟通,也为乡村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践行生态保护,弘扬非遗文化。团队成员身体力行,拿起工具清理河道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并向周边居民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随后,团队将精心准备的丝带绣非遗成品作为礼物赠予村民,并现场讲解丝带绣技艺的文化内涵与作品寓意,让村民在欣赏文创之美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巧妙地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清理河道的行动,是青年学子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践行,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赠送非遗丝带绣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非遗之美走进寻常百姓家。两项活动相得益彰,形成了“护碧水、传非遗、暖民心”的良好效应。

管理系青年学子深入基层,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关爱老人儿童、政策宣讲、语言服务和生态保护等实践,以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未来,管理系将继续把所学融入基层,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让青春在新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