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娟玲,女,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现任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二十一载从教路,张娟玲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职业教育,倾注一腔热情,恪尽职守,用爱滋养着每一位同学,得到学生的爱戴、同事的好评、行业的认可、领导的褒奖,8次考核优秀,其中记功2次,获得4次教学质量奖,先后获得双师型骨干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始终践行"以德润心,以技强能"的教育理念,培养1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
以爱之名,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张娟玲始终把教育视为用“五心”即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铸就的伟大工程,而爱心为“五心”的基础和根本。记得2009年第一次担任班主任,那是张娟玲从教第5年,与专职教师的身份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更多了,对学生的了解也更深入,有一名男学生学习很用心,但平时总是小心翼翼有些胆怯,张娟玲就找到他谈话了解情况,得知学生因为从小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做什么事情都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导致了现在即便别人认为他做得很好,但他缺乏自信,又因为家庭生活条件一般,难免又产生些许自卑。得知学生的情况,张娟玲利用课下时间辅导学生实操作业,并让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肯定他的努力付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慢慢的学生眼里的胆怯变得更加坚定和自信。2010年学校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合作办学,这名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不再因为家庭条件一般而自卑,积极想办法筹备学费,在韩国学习期间,表现优秀,在送他去韩国的路上,学生对张娟玲老师说:张老师,非常感谢你之前的关注和关爱,不然也不会有现在勇敢的我。

因为对学生的爱,才有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2015年6月,带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期间,学生情绪波动时常发生,她耐心地进行疏导。她爱人问她,能不能把放在学生身上的心思,多匀给自己的孩子一点?她说:“学生们是我在学校的孩子,学生参赛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好成绩只是一方面,做事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指导老师的指导范畴,比赛这段时间,我就必须多照顾学校的孩子们,这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时间紧任务重,指导期间因休息不足,在大赛结束后免疫力下降,得了面瘫,虽然医生嘱咐要多休息,否则恢复会受影响且会容易复发,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她坚持带病上课,炎热的夏季带着口罩,就这样没有落下一次课。
爱是最好的教育,爱是教师给予学生成长的最好营养,而营养输送的形式也必须正确。张娟玲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像父母一味地溺爱对孩子没有好处,教师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便是爱学生的正确输出形式。执教过程中,张娟玲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的学生,2018级一位同学在毕业前说,他曾经对老师的严格不理解,但他现在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非常感谢张老师三年的教导。
教育就是用爱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不论是课上、课下,张娟玲始终用真诚的爱与学生相处,当学生提前消费了家长给的学费,怕家长训斥时,她借钱给学生,鼓励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归还,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当同学之间闹矛盾不开心时,她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帮助她们分析对方的心理,学会共情和同理心……张娟玲不放过任何可以帮助学生、教育学生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用饱含爱的言行对待学生,学生们非常喜欢找她谈心,教室、办公室、比赛场……处处都留下了张老师与学生对话的身影。即便学生毕业了,他们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还愿意与张娟玲老师联系,就这样十年如一日,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张娟玲坚持用充满爱的言行,用心守护着学生们的成长。
立德铸魂,做学生成长的引航者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张娟玲在教研室工作会议中她时常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今天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广大老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就一定要做好职教‘梦之队’的筑梦人,这是我们身上的重要职责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张娟玲利用课程这一主战地,践行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张娟玲老师探索茶文化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结合酒店行业就业者素质要求,以素养提升为目标,开发建设《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并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后,张娟玲积极对《茶艺与茶文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作为2019年学院申报课程思政改革示范校的支撑课程,并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张娟玲与团队教师一起,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如何体现于网络在线课程,并申报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建成后,先后在智慧职教、智慧树平台上运行,2021年被评为省级在线精品精品课一等奖,2023年在智慧树第二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上获得三等奖。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以充满仪式感的茶艺修习过程为主线,运用茶礼、茶道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个人能力。在习茶过程,学生从踏着音乐进入茶艺教室开始,到悉心对待茶器、调息凝神专注泡茶,再到学生互相敬茶品茶、分享习茶感受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时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017年随着实训条件的好转,张娟玲开发自创茶艺模块内容,将茶席设计与茶艺表演进行了融合,通过汇报表演的形式进行实践考核,节目创作、考核过程组织都交由学生完成,在主持人选拔、会场布置、节目衔接、评委邀请、节目器具准备等这些活动细节中,学生能力素养得到锻炼,也收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2018级学生任文丽在课程总结中这样说:“茶艺课程使我行为举止礼仪礼节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了在做任何事情时去除杂念,要心平气和,不能做事急躁,我慢慢体会到了茶的美妙。‘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自从认识了茶艺、认识了张老师之后,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不仅发现了茶艺的美、老师的美,还发现了我身上的美,成就感直线上升!”
以德树人要注重以文化人,张娟玲运用茶道精神、茶文化对人们思想、行为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及贡献等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在茶席设计内容模块上,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进行主题茶席设计,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茶文化精神的认知。2020年河北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华茶艺”赛项中,指导学生以“和”的茶道精神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完成“和如琴瑟,睦与你我”的茶席设计,此作品在茶席设计模块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2023年指导学生完成“燕赵茶香溢太行”的茶席设计作品,在大赛中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认为主题选题与呈现具备国赛的水平。赛后,参赛学生感慨道:“原来好多人都不知道我们河北省也有茶园啊,我能作为讲解茶席主题的选手,在比赛现场把河北种茶致富的事实讲给更多的人听,我感到很荣幸。当我讲到这是国家‘南茶北移’乡村振兴发展太行山实践的伟大成果时,我作为产茶地的人,为家乡的发展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仅体现在课上,课下作为茶艺社团指导教师,张娟玲不仅以节日为契机,在校内给学生策划实施主题活动,体悟中国传统文化,还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加“三下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感受文化魅力、传播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茶艺社团两次被评为优秀社团,多次在校内为师生开展茶艺公益培训讲座,在学校重要活动中完成茶歇服务接待任务1次,2024年张娟玲被评为校社团优秀指导教师。
协同共进,做团队发展的推动者
作为职教筑梦人,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负责人,张娟玲深知自己在团队建设、专业发展上承担着责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带领团队协同共进,首先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业务能力与职业能力应该两手硬,两手都要抓,这是“良师”的基本标准。为了提升这两手能力,张娟玲老师一方面通过听课、向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请教、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用心进行学习,同时她通过企业实习挂职锻炼、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参与行业协会活动等多路径,锻炼职业素养。制作微课获得国家二等奖和省级三等奖;6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校级的茶艺、中西餐服务等各类比赛,荣获国家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个人4次参加省市级技能比赛,其中2013年《感恩·融合》的西餐宴会设计荣获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暨2013河北省服务大赛金奖。多次担当行业比赛的评委,还荣获“技术能手”“河北省餐饮服务大师”等荣誉称号。 2017年成为校级骨干教师,2019年被评为市级双师型骨干教师。2024年被认定为高级双师型教师。

在自我进步的同时,她还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她曾克服家庭的困难,多次主动要求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在校内实训基地,在她的示范引领下,团队教师圆满完成近10年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营和学生实训工作。在岗期间,张娟玲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改革等研究课题7项;带领团队进行课程体系及岗位实践教学改革,设计一套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筹建河北省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5个实训室,开发培训教材5册,建设《宴会设计》《插花》《咖啡调酒》等特色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团队协进是教研室负责人的重要职责,张娟玲始终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在2020年接手旅游管理专业后,带领旅游管理专业的两位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教学改革的精神,她抛下已讲授多年的课程,选择与年轻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为了能帮助刚入职青年教师开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实践,张娟玲利用课余时间提前熟悉课程内容,了解相关行业标准、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等,利用假期充分与年轻教师开展讨论,完成授课计划、单元设计;课下复盘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反馈,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如此,她还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年轻教师对比赛有所畏惧,希望她也加入团队时,她二话不说,在完成教研室工作后,转身投入到备赛工作当中去。指导青年教师参赛有助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帮助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赛也是提升青年教师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研学大赛是近些年推出的新赛项,老师们对此一无所知,面对未知,张娟玲带领青年教师深入学习赛项标准和研学旅游相关政策,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进行研学线路开发和设计,充分挖掘我省的研学资源,面对旅游专业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繁多的赛事内容,她没有畏惧退缩,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晚上,常常没时间吃饭,忙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一天的指导,让学生回宿舍休息,自己也才想到家中还有孩子等着自己。就这样带领年轻教师忙碌了一个月,在比赛中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距离二等奖只有一步之遥,但作为第一次参赛,这样的成绩对年轻教师也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赛后,年轻教师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在筑梦职教的路上,张娟玲用虔诚的态度、忠诚的灵魂,践行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用21年无私奉献描绘出职业教育工作者有情怀有担当的生动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