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源导航

文献摘编
位置: 首页 > 资源导航 > 文献摘编 > 正文

2021年9月16日第19期(总第688期)

时间:2021-09-22   点击数:

高职教育助力走出去企业行稳致远

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提质扩面,企业“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高职教育的跟进和服务。

走出去企业面临三大难题

调研显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除自然灾害、政治风险等不可控因素外,主要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人才缺乏的“困局”。“走出去”企业缺乏熟悉国际市场、精通海外法律法规、具备跨国团队运营能力的管理人才,也缺乏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目的国员工不熟悉我国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范等,管理和技能水平低,行动力弱,中国员工的输出需遵从劳动与雇佣、行业准入、签证、税务等多领域的规则,程序繁杂,企业用工成本大。

信息获取的“障碍”。多数企业在“走出去”前缺乏了解目的国综合信息的渠道,企业对目的国法律法规、贸易壁垒、财税政策等方面了解不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因对目的国投资环境、信用风险、法律政治风险等信息掌握不足、不对引发的困难和窘境。此外,企业在“走出去”后,仍需持续关注海外投资业务的市场环境、经营风险等因素。

技术创新的“短板”。“走出去”企业中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比例低,存在创新机制不完善、重引进轻培育、重短期利益轻技术沉淀等问题,企业技术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严重制约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校企联动,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才

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走出去”企业人才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走出去”企业紧密合作,合作设立产教融合工作协调组,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明确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责任和权益。

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建立与企业海外业务需求相契合的整合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智能制造服务专业群,整合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等专业的数字贸易服务专业群等,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聚焦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类人才的核心竞争元素,实施分类分层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

智力支持,服务企业决策咨询

企业“走出去”需评估目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类因素。高职院校应积极运用国际合作和人才资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咨询。

可以委托境外的合作机构、院校帮助“走出去”企业调研诸如区位状况、法律政策、产能资源等内容,服务企业海外投资决策。发挥学校专家智囊团作用,开展投资环境和风险预测等信息分析咨询工作,助力“走出去”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规范有序开展对外投资。

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员工开展外语、目的国文化、外事安全管理等培训,提升员工的国际化工作能力。协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境外安全管理制度、境外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安全风险评估等,增强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抵御能力,保障企业走出去、走得稳。

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技术创新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演进使企业愈发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其“走出去”并立得住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应瞄准“走出去”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突出需求和应用双导向,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等创新工作。将学校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资源全面开放,向企业发布“科技服务清单”,开展青年博士进企业等“科技进厂”活动,与企业在技术攻关、研发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密切合作,切实解决企业研发人员匮乏、研发设备不足、研发水平不高等问题。

推动学校创新成果向企业集聚,使核心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加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和胜势。

摘自《中国教育报》

烟台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加快建设创新发展试验区

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攻坚求突破”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烟台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立烟威职业教育共建共享联盟,举办汽车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论坛,承办4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

优化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机制,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分别与本科高校合作举办“3+2”试点,烟台经济学校、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分别与本科高校合作举办“3+4”试点。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阳光学院打造四维联动就业服务体系

近日,阳光学院2021届工程专业毕业生张棋铭收到了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员。张棋铭说:“能拥有和名校生同样的事业大舞台,得益于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和一系列就业保障制度。”

据了解,阳光学院近年来努力探索全方位、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打造与世界500强企业联动、与知名龙头企业联动、与“名师”校友联动、与多方社会机构联动的“四维联动”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从“管毕业”到“管就业”的提质升级,连年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自2017年起,学校开设‘阳光直通车专班’,每年推荐500名优秀毕业生优先进入阳光控股旗下各板块企业就业,让学生在世界500强的舞台上成就出彩人生。”校长乔海曙介绍,学校充分利用举办方的资源优势,聘请阳光城、星网锐捷等上市公司高管、博士为学校名誉校长、特聘教授,定期来校授课讲学,为学生带来现代企业前沿信息咨询,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精准赋能。

“毕业即就业是学校就业工作的最大目标。”据就业工作负责人王林杰老师介绍,学校结合就业热点,开办特色精英专班,锻造“抢手特质”生力军。推行“成长导师”制度,聘请2000余名行业协会企业高管、优秀校友代表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全程一对一规划指导……阳光学院引导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定好职业生涯方向与目标,大三、大四阶段着重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资源、规划指导等。

学院还注重与多方社会机构联动,“管家式”护航就业:精准施策,推行个性化就业规划,为考公、升学、基层服务等选择不同出口的学生群体,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300余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系列培训、简历“加油站”、就业个体咨询、公务员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系列活动近400场,提供全方位多类别的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

据介绍,学校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保持“双高”。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向海而兴成就双创王牌

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青年“创业导师”宋希尧的名字无人不晓,他是2017年该校首届毕业生。8年前,威海海洋学院初创时,招生不足800人,宋希尧便是其中之一。8年后的今天,该校在校学生已达11400余人,仅“王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每年招生就达到1000人左右。

“向海洋进军!”这既是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方向,也是宋希尧的目标。大二期间,宋希尧就成功创办了威海市桑梓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当地的海产品,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在校期间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宋希尧本人也被评为“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他创办的公司,正是该校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的项目。毕业后,他选择留在荣成创业,目前已指导孵化学生团队12个,帮助30余名学生创立企业,还指导荣成市妇联学员成功开设网店80余家。

宋希尧的成功并非个例。该校电商专业的2020届毕业生刘恒瑞,2020年创立荣成市恒泽贸易有限公司,销售额很快突破2000万大关。目前,宋希尧与刘恒瑞均已被母校聘为“创业导师”。此外,该校已有23人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一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学校已筛选196个双创项目,每年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25家以上,学生企业数已达到115家。”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院长张宗军介绍,“作为目前我国北方唯一的一所海洋职业学院,学校明确定位发挥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把学校打造成海洋领军人才的集聚基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科技成果的中试和转化基地。”

如何促使产教融合更具“海洋味道”?该校引进了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3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双创孵化基地,着力打造“政府+高校+企业”创新创业联动机制,为创业学生提供项目、设备、资金、货源等创业资源。

同时,采用“三师同训”+“课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良好开展。“三师同训”即学院教师组成“技术型导师”,行业大咖组成“实战型导师”,企业高管组成“资源型导师”,导师和学生双向互选结成师徒。

“以资源型导师为例,其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资源。”该校双创基地负责人路广强介绍,“师生双方自主组建团队,由学生做分销,卖不掉的产品再回厂,学生创业零风险。”目前来自企业的资源型导师合作单位已接近100家。“技术型导师”和“实战型导师”则由学院教师和行业大咖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创业过程,师生“共同作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三师同训”相得益彰的“课创融合”,则着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相对接,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岗位技能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创新意识相对接,实现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一体融合。

此外,一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省级众创空间,堪称该校的“地标”。目前,在孵学生企业115家,每天有1000名以上的学生在这里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已有300个团队的2000多人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各级各类奖项300项。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基本信息: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版权所有

电话:0311-87625341 E-mail:tushuguan612@126.com 

地址:石家庄市藁城区天祥大街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