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打造的“形势与政策名师大讲堂”2025年第一期在启智楼153教室正式开讲。本期聚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专题,特别邀请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代表性传承人、河北品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鲍宁前来授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把非遗文化传承巧妙地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之中。本期大讲堂首次采用“非遗传承人+思政教师”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借助生动的技艺展示和深入的理论讲解,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烙画创作实践。鲍宁现场展示了电烙笔的使用技巧,并指导学生尝试在特制木板和葫芦上烙制简单图案。“温度控制是关键,要像握毛笔一样掌握力度。”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们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火针刺绣”技艺的独特魅力。现场完成的学生作品,虽显稚嫩却充满创意,展现了传统技艺在青年群体中的生命力。



鲍宁老师是当代烙画艺术领域的佼佼者,他投身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已经超过了二十个春秋。他创新性地发展了“火针刺绣”技艺,让传统烙画从单一的家具装饰,拓展到了宣纸、丝绢等多种载体上。他的代表作品,像《敦煌系列》《缥缈》等,多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奖项中脱颖而出。2023年,鲍宁老师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世界手工艺节,他在现场进行烙画技艺演示,并荣获优秀演示奖。
在讲座过程中,鲍宁老师以《守》《法师系列》等代表作品的创作经历为切入点,深入地阐述了烙画艺术中“木与火的对话”这一深刻内涵。他着重指出,非遗传承并非是对技艺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在坚守传统的根基上实现创造性的转化。
课后,鲍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双方围绕“非遗技艺如何融入思政课程”等议题展开讨论。学生代表李晓丽表示:“这次体验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非遗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新表示,本次活动是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思政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次讲座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互动,在感受传统烙画技艺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形势与政策名师大讲堂”为重要平台,持续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走进课堂,不断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与形式,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