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

作者: 时间:2014-06-20 点击数: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了两种“为官不为”的状况,提出了“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的观点,要求警惕“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庸政懒政现象,必须杜绝党员干部“尸位素餐”。

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时至今日,确实仍存在一些党员干部为政不主动、干事不自觉,认为“给公家干事,干多干少一个样”,养成了“等靠要”的庸政心态,形成了不作为的懒政思维,患上了群众深恶痛绝的“老爷病”,怠慢了党的事业,污染了纯洁的政治生态,自然引发群众不满。

“居官者怠之祸人,甚于贪酷。” 庸政懒政虽不像贪污腐败那样“明火执仗”、不似违法违规那般“清晰可辨”,但却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精神腐败。庸政懒政者大多信念不坚、精神萎靡,整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他们把大把的工作时间浪费在无所事事上,无事则耽于争利,有事则委之推脱,把混日子、装样子作为自己的“生存策略”。庸政不作为,看似太平无事,实则空耗了社会资源;懒政慢作为,好像无关紧要,实际贻误了改革发展时机。

出现庸政懒政的现象,一则是干部能力有限,庸官庸政,“心有余而力不足”,达不到善政的要求,却又不愿学习提高,更不愿让位贤者;二则有履职的能力却消极为之,打太极、守摊子,不敢挑担子,“宁可不干事,确保不出事”,时时充当“老好人”、事事甘当“南郭先生”,自愿懒政无作为。无论何种原因,庸政懒政都是病态的官场生态,需要下大力气整治纠正。

去除庸政懒政现象,需要明晰事权分工,破除“一国三公,莫知谁从”的尴尬。健全问责机制,严厉问责行政不作为行为;建立激励办法,提倡勤政善政良政;完善行政救济,包容行政过错。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治愈“老爷病”,驱除庸政懒政滋生的土壤。

庸政少一点,工作的成效就会提升几成;懒政少一点,工作的热情就增加几分。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官从何来,因事才设官;官何以显,因做事才可以见”的训言,自觉主动作为,勤政善政。

供稿:纪委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纪律检查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