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首页 > 学院资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实践课堂走进石家庄城市馆

作者:杜冰 齐建云 摄影:学生刘自扬 林培雄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04-28

4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石家庄城市馆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院“四史”选修课《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课程团队教师带领30余名学生,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与现场教学,将课堂延伸至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蓝图中,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石家庄城市馆作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与未来规划的综合展馆,其红色教育基地、城市沙盘模型、5D影院及互动展区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们通过馆内“城垣变迁”“规划宏图”“智慧大厅”等展区,系统梳理了石家庄从100多年前的小村庄发展为现代化都市的历程,尤其聚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交通、文化的巨变。

在“城市赛道”“能量单车”等互动展区,学生通过骑行虚拟游览滹沱河生态廊道,感受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成效;在“城市赛道”模拟驾驶中,师生以第一视角探访井陉天路等标志性工程,体会交通强国战略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史》任课教师齐建云结合展品强调:“改革开放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更渗透到每一座城市的肌理中。石家庄的铁路文化、产业升级,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缩影。”

《社会主义发展史》任课教师杜冰老师以“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线,结合展馆内石家庄工业发展史料,剖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特色实践中的适应性。她指出:“从正太铁路的修建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石家庄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改革创新的必然性。”学生们通过对比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时代的产业布局,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演进逻辑。

一路走来,“走出教室、走进城市”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都感受到耳目一新,表示这种“行走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沉浸式学习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改革开放的联动性。24级软件技术8班崔正阳同学谈到:“在‘总规划模型’展区,我看到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蓝图,这与我的专业方向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也为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23级动漫技术3班刘雨杨同学则对石家庄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省会崛起”的百年变迁感慨颇深:“历史告诉我们,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青年一代,更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此次实践教学是学院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跨界合作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未来,学院计划与石家庄城市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开发更多主题实践课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展现职业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为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思想动能。